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电竞提现失败骗局是真的吗还是假的 > 新闻动态 > 国家队正式出手, 李嘉诚228亿元交易被按暂停
国家队正式出手, 李嘉诚228亿元交易被按暂停
2025-04-12 10:09    点击次数:152

随着时间的逼近,还是来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出面,李嘉诚的长和集团228亿元港口交易被按下了暂停键。

照这个形势发展下来,李嘉诚这次的港口交易,有很大可能会终止!

国家出的连环招

先看看市监总局说了啥?依法对长和港口交易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已经把这次的交易提升到了社会公共利益,如果李嘉诚执意要把港口卖给贝莱德,那就是有损社会公共利益,这可是“大罪”。

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法新社记者时,明确表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的正当权益的相关行为。”这也是在给美国提醒,不要压迫长和甩卖43个港口,否则我们不会坐视不管。

商务部研究院副所长直言李嘉诚“在商不言商”,与贝莱德“短平快”地达成出售协议,是不符合商业逻辑,以及李嘉诚一贯的商人逻辑。

此外,港澳办转发《大公报》的两篇文章“莫天真,勿糊涂”、“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表明了国家的态度,之前香港现任港首李家超和前任港首梁振英,也都出面发声,提到了“其实没有祖国的商人,就像没有爹妈的孩子,终究逃不过被人欺负的命运”。

而在两天前,彭博社报道过:中国已经要求国企暂缓跟与李嘉诚及其家族有关联的企业开展任何新合作。虽然没有官方的消息,但这也是可能存在的,先给李嘉诚来个下马威。当然,这种事情也不可能摆在明面上的。

李嘉诚的最新反应

这次事件经过一系列的催化,李嘉诚和长和始终保持沉默,没有出面解释,只是李嘉诚强调了商人“在商言商”。

不过,在国家市监总局强势发声之后,李嘉诚那边终于有新的动作了,而且动作很快。

港媒《星岛头条》报道:接近长和高层消息人士透露,长和下星期三(4月2日)不会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

香港《南华早报》:4月2日并不是“真正的最后期限”,而只是一个可以签署协议的“最早日期”。但没有迹象表明该交易已被取消。

看得出来,在面对国家如此强硬的态度,不管是美国还是李嘉诚,都有一些松动了,说买这项交易存在很大的变动。

有意思的是,也是在两天前,彭博社还在为此事“拱火”,说道尽管中方对此交易表示不满,但谈判并没有受到干扰,并且长和还是会按原定计划来交易。

这种报道意图很明显,传达了美国那边“必须交易”的态度,但这只会加速事件急速反转,你看这个两天国家队的动作就知道了。

反垄断法的绞杀

李嘉诚或许以为,交易标的在巴拿马等海外港口,中国法律鞭长莫及。但他显然低估了《反垄断法》的威力。中国《反垄断法》明确规定,即使交易发生在境外,若对境内市场产生排除、限制竞争的影响,中方有权介入审查。

此次交易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控制着全球6%的海运量,中国是其第二大用户。若美国贝莱德财团接手,完全可能对中国商船加收“政治附加费”,甚至限制通行,直接威胁中国供应链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更关键的是,贝莱德董事会成员中不乏美国前国防部高官,其与美国军方的关联让这场交易蒙上军事化色彩。中国市监总局的审查绝非形式主义,而是精准卡住交易咽喉——只要存在“潜在竞争风险”,审查就能无限期拖延,直到交易自然亡。

美国“运河”野心撞墙了

这场交易的时间节点充满政治算计:3月4日长和宣布出售,同日特朗普高呼“重振美国造船业”;原定签约日4月2日,恰逢特朗普宣称“必须掌控巴拿马运河”的敏感期。美国参议员鲁比奥甚至赤裸裸地宣称:“关键港口必须遵循美国的规矩,不能让中国获益。”

但中国早已不是2000年加入WTO时的“妥协者”。就在交易截止前一周,中国代表团突访巴拿马,巴拿马政府明确表态“运河每一寸土地都属于巴拿马”,直接动摇了交易的法理基础。若巴拿马拒绝批准港口特许经营权变更,李嘉诚的228亿美元将彻底沦为废纸。美国想借资本操盘全球咽喉要道?中国用外交暗线轻松拆解。

李嘉诚的“商人无祖国”逻辑

李嘉诚曾以“在商言商”自辩,但这次交易彻底撕碎了这层遮羞布。2014年,中国财团曾以1600亿港元报价收购港口40%股权,被李家拒绝;而2025年,贝莱德仅用1772亿港元就拿走80%股权,近乎半价甩卖。这种“赔本买卖”背后,是李嘉诚对美国政治压力的妥协,他试图用港口换取欧美资产的安全,却忘了自己的根在中国。

反观比亚迪,2024年拒绝苹果200亿美元收购刀片电池专利,王传福一句“产业链安全高于短期暴利”,让中国保住新能源命脉。当华为、大疆宁可亏损千亿也不向霸权低头时,李嘉诚的“撤退”成了最刺眼的对比。

双重绞杀,李嘉诚已无路可退

交易曝光后,香港《大公报》连发三篇社论,痛批李嘉诚“抽血式资本运作动摇香港经济根基”,国务院港澳办罕见下场转发,直接将争议升级为“国家立场”。与此同时,长和股价11天内蒸发781亿港元,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宣告对李氏商业帝国的信心崩盘。

更致命的是,若审查拖延超过贝莱德90天独家磋商期,李嘉诚将面临每日2000万美元的天价违约金。但继续推进交易?中国《反外国制裁法》早已备好反击工具箱,特朗普的威胁只会加速交易亡去。

结局早已注定

李嘉诚的困境,是香港资本路径的终极缩影——过去靠囤地、套现、海外并购的财技横行无忌,但在大国博弈的修罗场中,这种“骑墙式生存”早已失效。

资本可以傲慢,但绝不能愚蠢。在中国的主场,国家意志永远是最后的赢家。

而这场交易的结局早已注定:从暂停,到取消!